土家织锦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其工艺独特,织造精细,素以绚丽多彩而著称。其原料主要是丝线、棉线和毛绒线,或经纬皆丝,或丝经棉纬。在古老的斜织机上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编织而成。
刘代娥,女,土家族,别名五娥,高中文化,1955年12月16日出生在湖南省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1967年,12岁的刘代娥始学织锦,利用休息时间跟着祖母学习织花。1981年~1985年,在花垣织锦厂从事织锦工作,织的产品主要是土花铺盖。1986年~1987年3月,在张家界森林公园织锦厂从事织锦工作,任织锦厂技术指导,为织锦艺人传授织锦工艺。1987年4月~1990年,在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自办捞车河土家织锦厂,共有从业织锦艺人160人左右。2006年12月刘代娥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织锦工艺大师”称号。2007年,她被文化部授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6月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2010年10月,她创办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长年开展传承培训活动并接待各级领导及游客参观。2011年11月该传习所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刘代娥织锦功底深厚,工艺精湛,她创作的《四十八勾》《蝴蝶牡丹》等七件土家织锦先后被中南民院、湖北民院、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湘西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作为研究和珍藏对象。40多年的织锦生涯中,刘代娥坚持博采广集、在继承中求创新。她的多件作品已收入国家级社科基金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资助课题《土家族民间美术》及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民间织锦》、《湖湘织锦》等书中,其生平和作品入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鉴•杰出传承人卷》,个人工艺成就已载入《中国民间名人录》上卷。
刘代娥的作品形式亦古亦今、品种繁多、走俏市场,多年来她积极参加展示展演活动,扩大了织锦技艺的对外宣传。1990年,作品《岩墙花》《船船花》分别荣获湘西州民间工艺美术大赛二、三等奖;
1998年,织锦、挑花服饰荣获昆明“中国民族服饰博览会”优秀展品奖;2008年4月,在第二届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活动中荣获湖南省工艺美术优秀创作奖;2008年9月,作品《椅子花》在第二届湖南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中获银奖;2009年9月,在第三届湖南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中,其参评作品《粑粑架》获银奖;2009年10月,作品《珍兽图》、《椅子花》、《船船花》等在湘鄂渝边区首届民族民间旅游商品暨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中获银奖;2011年1月赴北京参加了“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2011年10月赴香港参加了“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2011年11月赴台湾参加了第二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展演展览活动;2012年9月赴山东参加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2年11月参加“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其织锦作品《鸡盒子花》获银奖;2013年10月参加在昆明举办的全国首届民族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被评为首届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双百媚》获“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神工百花奖”。